三十不立

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東京斜角巷

因平日上班之故,最常逗留的地方在地鐵日比谷跟銀座站之間。公司樓下是寶塚歌劇院,以全部女性演員的陣容為號召(電玩櫻花大戰的靈感來自於此)。偶爾步出大樓時看到底下群眾聚集,原來是影友會,而且每個演員都有專屬的影友會,九成九是女性,夾雜一兩名形色猥瑣的男性。

不像之前炒得火熱的複合式商業城六本木之丘,用錢砸出來的設計感,千代田/中央區交會處這一帶兼容並蓄地融合了異質文化,就像此區銀座的媽媽桑,在新時代入侵下仍不放棄堅守著傳統。

我最喜歡午餐時穿梭街道巷弄,電車自頭上陳舊的鐵橋呼嘯而過,發出震耳欲聾的噪音。與鐵橋連成一氣的磚造建築,裡面是各式餐廳,大部份店的商業午餐都在1000日圓上下,便宜又好吃。

有趣的是因為此區位於都心,地狹人稠租金又高,好多店乍看之下是找不到的,不是在地下室,就是一般住宅大樓裡面,得爬個樓梯或坐電梯才找得到,一進去才發現老舊建築裡裝潢得很雅致,有種世外桃園的感覺。大概就是這種「敗絮其外,金玉其中」的特色讓我時常感到驚喜。據說這一帶有很多小型的畫廊或博物館,通常在中午舉辦一個小時的個展或拍賣會,主要是為了讓上班族中午短短的休息時間也能光顧。近年腦筋動得快的店家結合青年藝術家,向上班族拍賣其畫作,而得標者可以把畫留在店裡繼續展覽,等待下一個買家的青睞。這樣的作法創造出藝術品的市場跟流動性,年輕藝術家等待伯樂,而有興趣卻沒有雄厚資金的普羅大眾也能嚐鮮以較低的進入障礙投資藝術品。

走幾步路就是東京地價最貴的銀座,夜晚的銀座到處都是黑頭車,穿著西裝的保鑣跟打扮入時的女人,其間也有穿著和服在高級酒店上班的小姐。銀座也是那種傳十幾代的百年老店的聚集處,是不是真的風味獨俱我其實吃不太出來。上周跟日本同學在銀座吃完晚餐走去地鐵車站時,同學指著一棟相當普通的大樓說:入口在這邊,抬頭一看真有地鐵的標誌。進去以後又是服飾店,餐廳、上班族。有時候在街上在餐廳感受不到東京人口密集,但總會在某些地方你會發現人們不知從哪都冒出來了,通常就是在地下。

東京地下鐵車站的出入口散佈的很廣闊,一些大車站像新宿、池袋出入口有四五十個之多,地下商店街也發展得極為發達。通常去一個地方照地鐵路線圖也不代表下了車馬上就走得到,基本上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是地鐵的出入口,有些不起眼的,只能憑記憶、經驗、地圖、神秘的小標誌來辨別,這種時候總讓我聯想到奇幻小說裡敲敲磚頭,小矮人出來為你開門的密道。

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

James Ellroy

臉譜陸續出了落城四部曲,似乎討論度很低,希望能以拙劣文筆多吸引些讀者。


你可能聽過或看過電影「鐵面特警隊」與「黑色大理花」。你可能也知道它們改編自James Ellroy的同名小說。你看過一些書評、作者生平甚至站在書店翻閱過他的小說。但直到將洛城四部曲從頭開始一本接一本看下去,你才發現你哀傷、你感動、你想發瘋似的大叫、才發現Ellroy是個 --- 套句他書中出現的形容 ---一個真他媽好的作家。

James Ellroy在犯罪/冷硬小說界是個異數。好的小說作品通常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經歷與人生觀,但沒有人像Ellroy一樣 ---十歲時母親遭人謀殺,半裸陳屍在一所學校草叢裡,懸案至今未破。此後Ellroy搬去跟酒鬼老爸住,輟學、酗酒、吸毒,或許唯一幸運的是,母親之死讓他產生對歷史上懸案的癡迷,並在這段期間看了成千上百本廉價小說(Pulp Fiction)。他也許會成為另一個混世魔王,但他沒有,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獨特最頂尖的犯罪小說家。

在完成洛城四部曲後,他寫了一本半自傳小說「My Dark Places」,記述著自行偵辦母親當年命案的過程。諷刺的是母親之死,最後讓他戒了酒戒了毒,讓他揚名立萬,讓他日入斗金。但與其說他消費母親的死亡來成就自己,不如說他終其一輩子,都在消費生命中所有事物,只為了母親當年的命案能真相大白。

真正讓Ellroy聲名大噪的正是洛城四部曲。第一部黑色大理花講的是當年好萊塢的懸案。Ellroy在寫了幾本小說後,終於將自身黑暗的過去完全融入此作中。仿佛擺脫了往日的幽靈,這之後的絕命之鄉與鐵面特警隊,Ellroy對扭曲人性與受執念折磨的主角依舊描寫精準,但寫作涵蓋的議題與企圖心更上層樓。

洛城四部曲通常以個性與行事風格迥異的兩至三位主角多線敘事,但相同的是每一位主角都有段灰暗的過去、不為人知的秘密、以及對某些事情的執念。這樣的設計處理不好便成為冷硬/犯罪小說的爛梗,但Ellroy逆向操作把這部份加以放大,扭曲,讓筆下人物成為一個個黑暗渣滓的集合體。案件本身,只是一個引爆點,牽動著主角們讓他們不得不正視自己最黑暗的內心。其他冷硬派的非法正義,對人世滄桑的犬儒感嘆,全部沒有。畢竟自顧不暇了誰還有閒工夫替天行道或是語帶機鋒呢?於是為女人的,為了升官發財的,為了隱藏過去秘密的,全都來了。動機不純,沒人真心關心死者,沒有一般偵探小説的理性分析,故事不是被兇手或偵探引導,而是受慾念驅動的人們相互碰撞充擊,最終落得玉石俱焚。即使Ellroy很悲觀,發角色便當不手軟,書中角色總讓我有種「朝聞道,夕死可也」的悲壯感。總在人性最黑暗處,這些人們展現了一些勇氣,一些英雄惜英雄的情誼,一絲絲僅存的人性與正義感,最後成為破案的一線曙光。

Ellroy同樣是個很負責敬業的作家。案情、線索、伏筆鋪陳地綿密繁複,最後匯集成事情的真相讓單純想解迷的讀者也能滿足。另外五六O年代洛城的絕代風華與腐敗氣息也自他筆下活了起來。冷血殺手、蛇蠍美人、硬漢偵探、黑幫老大、毒蟲宵小、明星導演、政治迫害、腐敗警界、權力鬥爭, Ellroy毫不節制,反而狠狠的翻炒你想得到的所有廉價小說元素。但是他的作品絕對與眾不同。最高竿的廚師,是那種什麼東西都加進去了,你卻只嚐出一種味道。

Ellroy是一個這樣的小說家。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第一周

現在說這些好像都太早。

初來乍到第一周,不特別興奮亦不排斥。我住的旅館在離地鐵茅場町站步行五分鐘處,周末這裡只有便利商店跟幾家廉價餐廳。上班日人潮從地鐵站湧進,因為這裡中小型券商銀行林立,但一到下班時間街道又寂寥起來。

上班第一天差點擠進女性專用車,吉野家只有單身男人才會去,地鐵上人人都用手機寫e-mail,立食餐聽可以速戰速掉一餐,OL化妝技術令人嘆為觀止,高中女生很少見到,但見到的都很醜。

一周內走馬看花地去過銀座、池袋、新宿。吃過很貴的日本料理跟大滿足的居酒屋。跟來自高雄的先生異地重逢互相大吐苦水只差沒有抱頭痛哭。

心理所需的調適比去美國大得多。剛到美國時,已經可以用半生不熟的破英文溝通打理事情,有一群好相處的台灣同學住在同一個宿舍,而且我們只是在念書耍廢,思考下一個落角處。這邊,先生是我唯一的友人,我是敝部門唯一不會丁點兒日文的外國人,我一個人住太大的房間有點慌張,而且我來工作,無法不認真考慮或許不會只待兩個月的可能性。

終於,生平第一次,有種「生活在異鄉」的感覺。

還有很多事懸宕在心,一時間不必也無法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