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不立

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

餘音繚繞的白色爵士 (微雷)

白色爵士(White Jazz)James Ellroy氣度恢宏的LA四部曲最後一舞。傳聞Ellroy原先的手稿長達900頁,在出版社建議下硬是刪成最後出版時的400頁。原來「電報體」在前三部根本只是牛刀小試,本作當男主角第一人稱敘事時,幾乎找不到幾個長一點的句子,多半是零碎的動詞、形容詞、名詞。

例如男主角搭飛機出境的段落:

機場高溫:聯邦探員、警長人馬、幫派份子監視。直接穿越他們 毫不眨眼 直到櫃台。

客氣的服務,瞥一眼我的護照,我檢查提袋 「先生,祝您旅途愉快。」 就是那樣。

前半段因為主角破碎的內心呢喃與電報體再加上60年代LA的黑話俚語,整個阻礙了閱讀的速度跟樂趣。連美國讀者都抱怨這本書似詩非詩的語言很惱人。但是當後半部線索收攏,節奏加快,最後一氣呵成揭露真相並交待角色的命運時,還是不得不佩服Ellroy說故事的功力。

主角Dave Klein任職於LA警局,領有律師職照,同時也在貧民窟當起房東,跟幫派份子掛勾當白手套,偶爾還得代打充當殺手。Dave狡猾、冷酷、自私、貪婪,在他身上看不到丁點人性良善的部份,如果前三部曲的主角還稍稍站在灰色地帶,那Dave基本上是一個黑到不行的角色,他在書中犯下的罪行,比起其他角色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本書就是他的懺悔錄。

故事的走向就是Dave多行不義,簍子越捅越大,把自己捲進LA警局、FBI跟幫派份子的權力鬥爭中,他該如何脫身?John Grisham的小說裡主角還有可能良心發現,但是Dave自始至終都在為自己算計,只有在作者刻意安排的橋段裡我們才可以從Dave被包覆得密不透風的自我裡聽到一聲細微的吶喊。

上一部「得到全世界的人」跟貫穿後三部曲的魔頭免不了一場勾心鬥角,FBI介入LA的毒品戰爭,前角頭老大 Mickey Cohen竟發起電影夢改拍恐怖片了?毒梟家門外偷窺狂是誰?犯下滅門慘案的挖眼魔又是誰?還有那個跟主角搭檔的菜鳥警探Junior瘋狂脫序的舉止又是為何?Ellroy在部份情節處理上梢有瑕疵,但無損讀者沉醉在黃金年代尾聲那又墮落又美好的氛圍。在此之後,LA停止書寫「一群惡徒的權利鬥爭」,轉進「一群政客的惡行」(兩者本質密不可分),那就是美國地下世界三部曲。

最後,雖然女主角的描寫近似其他三部(這也是Ellroy或說大部份冷硬作家不好處理的部份),感情戲的篇幅也不多,但卻是最深得我心的一部。尤其書末主角偷偷地做的那一件事,怎麼那麼鐵漢柔情啦!所以底下是我最愛的一段不負責任翻譯。

我從不說我殺人,我從不說我偷窺Lucille(另一女角)

她說我利用別人。

她說我只對出千的牌局下注。

她說高層的警察跟律師都跟白人垃圾保持距離(即主角)

她說我從不為愛焚身。

我說答四中三 不賴。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